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表示,数据是地图业务关键,接入服务越多,商业化越成功,商业化不会影响地图搜索结果的自然排序。
“为什么非要向地图付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数据。”8月17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接受财新等媒体专访时,详细解读了百度地图在商业模式上的思考,“未来谁能把地图接入到更多的服务中,提供给更多的开发者,赚钱的可能性就越高。”
李东旻向记者表示,百度地图在百度公司里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做人工智能的战略级产品,像水电煤一样支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金融等业务。
现阶段,百度地图的商业化尝试主要在品牌合作、整合营销上。李东旻向财新记者表示,所有商业化都不会影响到地图搜索的自然排序。在搜索结果当中,如果是广告,会有特别明显的标注。
至于搜索结果的排序原则,李东旻表示,第一是依据名称的匹配度,第二是人流量等热度,第三是距离。其中,距离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百度地图的数据在静态层面,是测绘的图像。在动态层面,又包括路况、路线规划、道路施工情况等等。
在企业级业务上,李东旻表示,地图数据也可以用来支撑信用评估。“在实验中发现,如果一个人下午五点后经常去网吧,偿还能力可能是有问题的。”在房地产行业,百度地图也可以提供付费的解决方案来帮助选址开发。
在李东旻看来,全球范围内地图产品目前有四种商业模式。地图商将数据卖给汽车厂,消费者通过购买汽车为其买单;谷歌将地图作为搜索服务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地理位置的信息需求,从而拉动搜索引擎的用户规模;苹果自建地图服务,搭载在苹果的硬件设备上;出行巨头Uber也在自建地图,因为路径的优化将立即反映到网约车的交易流水上。
地图服务需要大量财力、人力支持,李东旻认为这是一个巨头的游戏,百度地图会依据“721”原则在三个层面投入。
70%投入到地图的基础服务中,保证路线规划的质量,“这是行业的入场券。”
20%投入到差异化服务中,在个人用户端,推进语音、街景等交互方式,接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服务;在企业用户端,为物流等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10%投入到生态的建设中,与百度Apollo汽车开放平台合作,百度地图可以获取每一辆车连网产生的实时数据,从而优化服务;与百度搜索合作,可以丰富地图中维修站、医院等的营业情况。
近两年来,地图服务纷纷与地方政府对接,推进智慧交通的落地。7月,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宣布已经与国内超过100个城市达成智慧交通合作。百度地图也落地江苏、成都、河南等。
“用定制化的产品换数据,”李东旻表示,与政府合作就是希望借此打通交通领域的数据鸿沟,现阶段并不向政府收费。如果政府对数据安全有顾虑,可以直接将服务部署到对方的服务器中。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uestMobile的报告,二季度,百度地图月活跃用户达到3.18亿,同比增长17.9%,排名地图类第一;高德地图月活跃用户为2.88亿,同比增长52.5%,排名第二;第三名为谷歌地图,月活跃用户仅1130万。两强争霸的格局愈加凸显。
李东旻表示,国内的地图行业还没有到洗牌的阶段。电动车的兴起会给出行方式带来变化,而用户出行的满足度也只刚刚及格,还有很多需求未能满足。此外,地图的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例还偏低,一般应用在1:3左右,地图目前在1:6至1:7,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至于是否还会有新玩家入场,李东旻称,腾讯作为BAT之一,在地图上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