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广州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将超过28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
日前,广州印发《广州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试验探索,构建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和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提升,穗港澳数字经济规则对接机制基本完善。
对接港澳
在促进创新要素安全高效流通方面,《方案》多次提及穗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
其中,建立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体系方面,《方案》提出,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特定区域实行穗港澳三地数据跨境开放共享及安全管理,率先探索穗港澳数据要素流通规则,促进数据资源在大湾区充分汇聚、顺畅流动和深度应用。争取国家支持允许穗港澳联合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用科研网络,实现科学研究数据跨境互联。探索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开展国际大数据服务。
在深化数字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方面,《方案》提出,鼓励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包括在穗的分支机构)申报粤穗联合基金和广州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就数字经济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粤港澳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属于新生事物,目前数字经济的规则正在制定当中,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这对于穗港澳三地在数据跨境开放共享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机会。此外,数据如何在开放共享的背景下又能够关注客户数据的安全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保障,这是值得充分探讨的问题。”
林江认为,广州发展数字经济在三地当中占据先发优势,将有利于广州率先在湾区建立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则。另外,在跨境数据开放和共享方面,过去并没有太多的先例可援,毕竟在一国两制下,港澳地区与广州在数字经济和数据管理的方式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中国移动在穗港澳三地都有业务,但在三地的业务模式不一样,如何在三地数据跨境开放和共享的背景下率先让包括这类电讯企业在数据服务上开展创新,从而大限度满足三地民众和企业的需要,这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的领域。
产业驱动
《方案》以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驱动,提出了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以及加速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两大方面的内容。
其中,在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优势方面,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为目标,重点突破关键材料、核心电子元器件研发瓶颈,向中高端电子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同时,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引导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集成,开发工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支持建设跨行业、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将生产设备、核心业务系统等关键环节向云端迁移。
林江分析,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还是以传统产业占据较大的经济比重,这些传统产业如果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将使得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具有潜力。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可以发力。以5G为例,三年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5G的发展,然而迄今为止,5G的应用场景依然拓展得不够,制约了5G产业进一步吸引投资的能力;数字经济完全有条件不走5G的老路,关键就在于数字产业化的进程要加快。
“目前数字产业化进程存在着短板,主要是市场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技术模式以及数字经济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如果我们能够在数字产业化进程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数字产业的发展机遇,包括数字医疗健康、数字教育、数字文娱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林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