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Big Data)已经不再是专属于科学家们的话题,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将其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甚至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建设数据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河北的秦皇岛、贵州的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杭州、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等,都提出要集聚资源,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其中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更是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在新城规划中特地以此为重心。集聚资源几乎是所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共同强调的要点。
“各地都说我要集聚资源,可是中国哪有这么多资源让地方政府去集聚?”当记者对各地方政府雄心勃勃的“集聚资源”表示担忧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记者微笑着点点头,“你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全国九大新区签约绿色联盟,各新区都在强调合作,但我想大家更应该注意如何协调相互的竞争。如何形成互补、互相支撑,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不过同时,你还要注意,数据资源的价值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当各方以互利共赢的方式集聚,都从不同角度提升数据价值的时候,同样的一个数据,可能其价值会实现许多倍的提升,所以这就是大家在相互竞争时,又能相互促进的地方。”邬贺铨提醒记者。
弯道超车:
西部无奈的选择
记者与各地政府官员沟通时,他们几乎全都向记者介绍的一点是,大数据产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不散,中国经济转型的艰难条件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被寄予帮助欠发达地区“弯道超车”的厚望,另一方面又实在是“无奈之举”
国家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挂任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欧阳武,告诉记者,西部地区要实现弯道超车,重点在产业选择上,面临比东部当初发展时更大的挑战。西部本身底子就薄,而国家现在又要求西部直接走生态文明、绿色经济道路。“尤其是贵安新区,在国家对新区的批复文件中,就直接把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其三大战略定位之一。”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向记者表示这既是机遇,也是巨大挑战。
于是,后起的西部城市,只好在有限的绿色经济产业里选择。“那么,无法可持续发展的,甚至是有污染的企业,哪怕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做。” 欧阳武说。
不仅必须在绿色经济产业里选择,即使是绿色经济产业,东部许多地区也起步早、资源集聚方便,而西部还要避开与东部的正面竞争,选择范围就进一步缩小。
于是“东部、西部都不知道怎么做”的产业,就自然成为了西部的首选。“反正发达城市也没经验,大家都刚起步,西部后起的城市,就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欧阳武告诉记者,大数据正是这样“大家都刚起步、大家都没经验”的产业。
很自然地,大数据产业就被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地区作为“弯道超车”的最佳选择。“大数据产业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下,最有条件、也是最可能实现助推甘肃地区后发先行的产业。”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说,“发展大数据产业符合甘肃等西部地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选择。”
另外,尤其是贵安新区、兰州新区这样成立不久的新区,由于是新开辟的土地,连土地开发、基础设施都要从零开始,于是大数据这类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要求颇高的产业,又恰好成为了新区的优势。“假设发达城市各方面条件都好,如果你没有这么大的空地,去做巨型的数据中心,或者数据输送网络不够,那也建不成数据中心。”当记者问业内人士,为什么东部发达城市不直接建数据中心时,华为公司传播部负责人向记者解释。
“反正我们原来就是荒山或农田,现在要建新城,我们建设的时候,直接就把超级数据中心所需要的网络,比如超级光纤等,跟电网等基础设施一块建了,不用像老城一样,背着沉重的包袱。”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