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金融终于要分拆了。
陆奇在百度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将重新构架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计划让百度金融独立运营”时,大约很多人都在这么想:百度的这位“关键先生”,总是善于创造这种意料之中的意外。
但这个时间点很微妙,最近互联网金融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校园贷被要求退出整改;5年开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了31次“风险”和28次“监管”;一向稳健的陆金所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挤兑”风波;老牌P2P红岭创投要清盘退出网贷市场。
百度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分拆金融,显然不是最稳妥的。或许,现在的百度太需要证明自己,这促使陆奇必须甩掉一切包袱。在阿里和腾讯的先后站上或逼近4000亿美金之后,市值不到800亿美金的百度需要证明,它仍有资格站在BAT的队列当中。
分拆能带来什么
参照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经验来看,分拆金融业务的原因无非两个:做成纯内资背景和维稳股价。
陆奇对媒体表示,分拆是为获取更多业务发展所需的牌照,以最适宜的机制,保障百度金融长期快速健康地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纯内资背景确实会带来很多政策便利,这也是蚂蚁金服坚持要在国内上市的原因。
目前FSG仍在在朱光治下。当时李彦宏安排这位擅长处理政府关系、一手解决了百度当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副总裁负责FSG,除了显示重用之意、给在公关领域已经接近职业天花板的朱光开疆拓土外,一个不可避免的猜测是,他需要朱光帮助FSG完成政府关系的构建。
蚂蚁金服在这方面做了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与包括社保基金、中国人寿、海南建银、中邮资本等国有资本都形成了利益绑定。百度金融分拆要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资本引入,朱光是否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尚不可知,但他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分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股价。经历了2016年的风雨飘摇后,事实上百度目前仍未从信任危机中脱身。因此对百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有两件,一是把市场眼光引向未来,二是全力维稳。前者就是陆奇所说的“ALL in AI”,后者则需要剥离一切不稳定资产。
相对于搜索业务和人工智能,金融业务的风险显然更高,尤其是百度金融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百度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消费金融平台整体放款额较上季度增长60%,智能财富管理平台AUM规模较上季度增长37%。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增长,百度的模式将逐渐变重,对市值和股价形成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事实上,评级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风险。今年5、6月,穆迪和惠誉先后将百度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理由均为担心高速增长的金融服务业务将增加公司的声誉风险及或有负债风险,并认为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国内同样开展了金融服务的企业相比,百度逊色很多”。
另外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是,京东在2016年11月分拆金融业务后,当日股价上涨了11%。
百度的坎坷金融路
百度金融经历了一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相比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不幸先天不足。由于电商方面的多次尝试均宣告失败,导致百度金融缺乏萌芽土壤。
颇为唏嘘的是,要讨论百度的电商和金融业务,都绕不开百度前太子李明远。百度有啊和百付宝两个项目都诞生于他的手上。
2007年,电商项目开始启动,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正式成立,李明远任总经理。有啊的发展并不顺利,2010年百度与日本乐天成立合资公司,李明远离开百度加入UC。2011年,百度有啊关闭,百度的第一次电商尝试宣告失败。
李明远重回百度后,终于在2013年拿到支付牌照,同年上线百度理财平台。此时距离支付宝出现已有10年时间,蚂蚁金服的前身小微金服也已经成立,业务范围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
起步较晚,又缺乏电商场景,这使得百度金融有严重的先天不足。
在很长时间内,财付通和百付宝都属于腾讯和百度的鸡肋产品,进展缓慢又无法放弃,只能望支付宝而兴叹。但后来,财付通遇到了微信支付,这条路上就只剩下百度孤独地遥望着。
直到2015年,外界才看到百度真正试图在金融方面发力。
2015年11月,百度先后宣布与中信银行发起百信银行、与安联保险和高瓴资本共同发起百安保险,前后间隔不到一周时间。12月,百度宣布整合原有金融业务,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业务范围包括支付、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理财业务、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
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朱光首次对外描述百度的金融科技未来版图,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被作为五大方向。相对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走在后面的百度金融显然不想硬碰硬,选择了从技术切入。不过,到目前为止,百度方面似乎并未过多披露在上述五个方向上的进展情况。在业务层面,百度金融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基础的支付业务方面,百度钱包并未能在移动支付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4季度》,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百度钱包的市场份额为0.4%,与支付宝的54.1%和财付通的37.02%相差甚远。
曾经声势浩大的新业务方面也是如此。2015年底开始发起的百信银行,在今年1月份才最终获得银监会批复筹建。和百信银行先后宣布成立的百安保险,至今没有重大消息更新,而另一边三马的众安保险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估值方面,百度金融目前的情况也不太乐观。爱分析的新龙榜对百度金融给出的最新估值为170亿元,相比3980亿元的蚂蚁金服、1366亿元的陆金所、600亿元的京东金融、507亿元的宜信,都有不小的距离。
微妙的时间点
陆奇选择公布分拆的时间点颇为微妙。
如果给最近一个月的行业情绪下个定义,最合适的词大约就是紧张了。大公司纷纷低调潜行,似乎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等待下一个信号。
在此之前,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的表面平静。除了绿能宝这样的个案外,行业整体上几乎没有多少大事件发生,直到最近。
先是校园贷被要求暂停增量业务,并制定退出转型方案,校园市场转而由银行负责。随后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支持实体经济,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整个会议期间提了31次“风险”和28次“监管”。
再后来,一张微信截图就引发了陆金所的“挤兑”风波,7月20日的债权转让金额高达27.2亿元,是陆金所2017年整个二季度债权转让总额的4倍。
这些靴子落地前的时间,甚至投资者情绪都变得如此不稳定。
多个科技金融公司都变得谨小慎微。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多家头部公司都改变了对外口径,决口不提之前的“赋能”,改为“支持”和“服务”。一家公司甚至临时取消了本来定于上周的媒体沟通会,以防显得太高调而变成出头鸟。
这个时候,是太不适合公开任何重大决定的。百度在此时宣布金融业务独立,并不是最稳妥的时候。
或许,百度是不愿意再等了。现在的百度需要更加专注,这也是陆奇就任后的大准则。在阿里和腾讯的市值已经站上或逼近4000亿美金之后,不到800亿美金的百度需要证明,它仍有资格站在BAT的队列当中。因此,它需要持续向华尔街交出像第二季度财报这样好看的数据。
百度需要稳定。把机会和风险都剥离给百度金融,是陆奇给出的选择。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全盛时代就要来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把路趟开之后,也许并不能如最初梦想的那样,如愿把胜利果实收入囊中。科技金融未来或许只有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用科技服务金融。
事实上,在2016年的一次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业机构高管培训课上,一位央行人士在提到Fintech时就表示,应划清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Fintech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主要与持牌机构合作。
未来,互联网在整个金融产业中,可能会充当两个角色,一是场景和通道,成为传统机构的资产来源;二是技术教练,帮助金融机构完善数据处理和新科技应用。它们不会再经营金融资产,而是作为辅助性角色而存在。
这意味着,科技金融公司将再难以保持如今的规模增速,再次出现巨头的几率也将大大降低。
不过,对百度金融来说,也并非优势全无。目前百度金融的市场规模和份额都远低于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这是它的劣势,也是它的优势。船小好调头。在有足够运营和执行能力的前提下,理论上百度金融可以更轻松地适应政策和环境。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