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于5G最可能爆发的领域,业内普遍认为是物联网,使之真正做到“万物互联”。而物联网的迭代,势必对供应链金融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关键之年。这一年当中,银行业诞生了许多与5G相关的想象与愿景。
何为5G?
5G全程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也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较之前代技术主要的性能进步在于高速率、高容量、低延迟、低能耗等,被认为将有力推动海量物联网、增强移动宽带等业务的发展。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银行业抢跑5G智能网点竞争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物理网点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据银保监会统计显示,自2017年5月30日到2019年5月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从2018年后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为55%。但同时,新设网点也在不断增加,而净增加量正在减少。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布局建设自助银行14.25万家,布放自助设备共计103.43万台,同比增长28.86%;使用自助设备交易261.32亿笔,交易总额45.52万亿元。表明银行人工交易功能趋于弱化,而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设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5G技术的落地被认为将全方位推动银行网点无人化、智能化转型。
首先,5G银行可利用物联网、人脸识别、语音等技术,无缝联接网点所有设备设施及系统,覆盖用户所需的金融服务。
其次,5G智慧网点可以将服务人员编制降到最低,迎宾识别、互动体验、展示销售、业务办理等过程都可以由AI虚拟机器人陪同。
同时,5G技术可以实现优质理财顾问跨网点一对一服务,使每个网点都能成为客户的“智能理财秘书”;也可以让银行在统一物联网平台连接基础上,对平台数据实时采集、实时控制、实时响应,从而挖掘创造新业态和新服务形态。
目前,银行业已经开始将智能网点与5G相结合。今年5月30日,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在北京开业,将5G运用于全球专家连线、远程客服等场景中。6月11日,工行基于5G应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网点在苏州亮相,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另外,建行在京推出3家“5G+智能银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也在上海推出了5G智慧银行网点。
5G能否引发物联网信贷革命?
事实上,对于5G最可能爆发的领域,业内普遍认为是物联网,使之真正做到“万物互联”。而物联网的迭代,势必对供应链金融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业界认为,未来银行可以利用“5G+物联网”,通过海量多样的相互关联的物品数据,实时掌握贷款客户的行为特征,提升授信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再局限于部分机构的在档数据。
以货物质押贷为例,很多商户将货物质押给放贷方,然后获取贷款,但货物的看守与保管可能耗费放贷方较大的成本和精力。5G应用普及后,可以给每个商品都装上芯片和摄像头,并连上物联网,货物就可以被保护得密不透风,有任何挪移,系统马上报警,甚至可以被放在商户仓库直接存储,这样放贷方就节约了大量的仓储和人力成本。
对于农村金融贷款链条当中的活体货物,5G高速高并发网络可以支持实时监控这一类货物健康程度和活动状态的芯片运行。高精度识别和高网速信息传递可以有效防范把多个芯片植入同一个体身上的欺诈行为,甚至可以精确识别某些海鲜是否“自愿跑路”。
据GSMA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4.3亿个5G连接,成为全球大的5G市场。5G应用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从而推动领先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科技金融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