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布 2019 年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共拦截诈骗呼叫 10.8 亿次,关停重点地区诈骗号码 88.8 万个。
电信诈骗
值得关注的是,反诈的责任链条正进一步向互联网企业延伸。2019 年 7 月,工信部联合公安部、网信办组织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 11 家重点互联网企业签订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责任书”。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自 2019 年 7 月以来,腾讯累计处置了涉诈微信 /QQ 帐号 13 万个,阿里巴巴累计预警高危受害人 20 余万,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清理违规账号 6000 余个,拦截可疑交易 800 万笔。中国互联网协会 12321 举报中心公开曝光问题突出的移动转售企业 10 批次。
工信部表示,反诈要坚持“以技管网”、“以数管网”、“从严管网”、“协同管网”,明确“两大任务清单”,聚焦六大任务。
在“技术”方面,工信部建省部两级反诈系统,用大数据反诈。
数据显示,2019 年,工信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拦截诈骗电话 6.8 亿次,劝阻受害用户 52.4 万人;工信部组织建设部省两级互联网反诈系统,部系统与 19 个省系统对接联动,汇聚涉诈域名 149 万个,涉诈网址 900 万个,涉诈互联网账号 13 万个;电信企业则健全完善大数据反诈技术体系,拦截诈骗电话 4 亿次,拦截诈骗短信 15 亿次,实现全量境外来电用户提示。
在“重拳”方面,工信部大数据“踢网”,整治重点地区,关停诈骗号码 88.8 万个。广西、云南两地省级电信企业建立完善大数据“踢网”模型,累计踢网 81 万个。
在“压实责任”方面,除了将责任向互联网企业延伸,还加强了通报力度。
数据显示,2019 年,工信部下发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行业和重点地区通报 33 期,点名问题企业 60 余次,组织对 16 省 48 家电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安徽、四川、河北、青海、新疆、重庆、湖北等通信管理局,加大了实名制检查追责力度,明察暗访渠道网点共计 800 家。
在“创新”方面,工信部加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探索行业信用管理。
2019 年 9 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推广人像比对等 11 项举措。明确用户不得二次转售、倒卖电话卡,并要求电信企业自 2019 年 12 月 1 日起在实体渠道全面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人像比对一致后方可办理入网手续。此外,河南、贵州、福建等通信管理局探索建立电信网络诈骗不良用户管理机制,2019 年共纳入失信用户 1.7 万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则建立移动转售企业社会营销渠道信用管理机制,曝光问题渠道 9 批次。
如何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那么,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就此,我们盘点了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手法:
冒充好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校园贷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的在校学生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签订合同后,又以各种名义扣费,故意制造借款人违约,通知发生逾期,要求大学生一次性还清本金、利息、违约金、催收费,若不还钱,就对其采取骚扰、威胁、非法拘禁等手段。
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金融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号称 “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 QQ 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高佣金”、“先垫付”等名义实施诈骗。
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拨打持卡人家中电话,声称家中电话欠费,将持卡人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让持卡人核实,假冒公安局谎称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持卡人核实,假冒公安人员谎称持卡人进行账户保护,并将电话转给某银行客服中心,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持卡人将存款转到账号上,并将持卡人到 ATM 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发布敲诈勒索信息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血光之灾”、“要你办的事没办好、请把钱汇到 XX 账户”、“如若不降钱汇到 XX 账户,则家人就会有危险”等内容信息,持卡人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账户汇款。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