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北京3月30日报道,如果要盘点本世纪的重大科技成果,“大数据”绝对榜上有名。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一互联网新技术,眼下却遭遇数据难以有效利用、监管和立法滞后等诸多难题。
“高热”之下“冰点”难藏
大数据有多火?用搜索引擎随便搜搜最近的新闻,一下就蹦出1240000条报道。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高热”下掩盖着“冰点”,这些“冰点”将阻碍刚刚起步的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认为,目前大数据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移动互联网、电商等是“重用”大数据的重点领域,而大部分传统企业对大数据却缺乏意识,甚至还不清楚如何利用数据;同时,大数据应用的深度也远远不够。
互联网观察家王冠雄也认同这个观点,但他进一步指出:
王冠雄:互联网公司可以批评企业没有利用大数据的意识,但互联网公司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推出友好、通俗、易用的数据产品?大数据市场是一个双边的市场,需要企业和客户需要同时启动,急不得。
“让做市商去辅导数据源公司交易大数据”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关注的是大数据的流转和交易。他说,不少企业以保护商业机密或节省数据整理成本等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数据,直接导致交易所的数据量不够丰富。最突出的问题有三块:
王叁寿:第一,他们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本身的数据变成一种产品,比如说他是有数据,但他不知道数据的价值在哪里;第二,他有数据,但他不知道怎么把他的数据跟交易所连接起来,很多数据源公司不知道在技术上怎么去实现;第三,大数据交易所是否要发展一批做市商?让这些做市商去辅导数据源公司来交易所交易,就像上交所深交所有100多家券商帮助企业上市一样。
数据流转和隐私保护如何平衡?
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大数据产业带来的最直接挑战在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权属、政府数据公开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因此,纠纷时有发生。以网民朱烨起诉百度侵权案为例:朱烨发现自己用百度搜索关键词后会收到相关广告推送,因此将百度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认定百度侵犯朱烨隐私权,但二审却撤销一审判决。
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认为,两级法院给出截然相反的判决,说明法律界对此类新情况认识仍不一致。
包华:这充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于个人信息流转所带来的社会效果,认识不同、判断不同,至少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我认为目前达成共识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关键是要把立法的宗旨放在哪儿?并不是限制流转,而是要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