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数据与信息的传统处理方式,为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有效整合全方位的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组织效率、业务水平和整体能力,有助于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当前大数据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难题,有必要以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为抓手,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大数据在生态环境治理应用中存在瓶颈

当前,受制于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传统行政思维,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的实现成本、发展平台、实施条件等难题,导致大数据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还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数据应用与共享机制。长期以来,有关生态环境治理决策往往基于经验而非数据,对数据的应用非常有限,仅用于基本的数字统计和报表。生态环境治理的推进缺乏共享机制支撑,业务条块的数据标准、技术、格式参差不齐,形成“数据孤岛”。与其他系统(如水利、农业、气象、林业、国土、自然保护区等)的数据仅限于一次性交换,缺少长期共享、合作的机制。

二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国虽然在2007年就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有关部门“不愿公开”“不能公开”“不敢公开”的思维观念和客观现实仍然存在,而且各自为政,引发工作衔接“梗阻”和制度漏洞,导致生态环境信息数据传递失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基准、制度体制还不够完善,客观上制约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生成与利用。

三是大数据相关技术欠完善。在数据采集方面,生态环境大数据包含文本、图片、视频影像、音频、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定位等多源异构数据,需要探索将之转换成相应的格式、类型,应用于生态环境决策、参考、监管中。在数据存储方面,传统的SQL数据库难以适应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要研发创新性的、配套的分布式数据库。在建模分析方面,面对海量级的生态环境数据,需要探索使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模型、技术,进行挖掘、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决策参考信息。

四是公众参与渠道不够顺畅。在听取公众诉求、与市民互动、处理意见投诉等方面还没有落到实处;现行的环评制度并没有体现公众的充分参与,以听证制为主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予以完善和优化;在环保数据传递、政策落地等过程中,公众难以了解到相关的决策信息,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有关政策,难有参与和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关阅读:

三大方向预测大数据技术发展未来趋势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典型应用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8-24 09:38:00
大数据资讯 关注县域数据能力建设,抢占产数业务发展先机
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正式发布,数据能力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底座和创新引擎。 <详情>
2023-03-30 11:15:07
云资讯 分布式时代已至,数据如何更有价值?
无论是连通各大集群内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还是连接边缘侧小型、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云计算都已成为这张算力网络最重要的支撑。在此背景下,云计算步入分布式时代。 <详情>
2023-03-01 19:27:00
市场情报 FlagOpen大模型技术开源体系,开启大模型时代“新Linux”生态
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语言大模型ChatGPT成为现象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普及应用的新时期。 <详情>
2023-01-09 09:36:46
大数据资讯 我国互联网广告数据匿名实施服务正式上线
《指南》形成的“技术保障、评估规制、过程控制”的互信制衡机制,适用于各类互联网广告业务,包括广告投放、程序化交易、广告监测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匿名化处理。 <详情>
2022-12-30 11:39:36
云资讯 构造云原生数据战略三大核心因素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发布多项新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指出了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的三大关键构成:建立面向未来的云原生数据基础设施;实现高效、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借助教育和工具,使数据普惠化。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