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整年,一家叫“开放数据研究所”(ODI)的英国非营利机构,都在游说政府,希望后者强制要求大型科技公司将数字地图拿出来共享。被点名的巨头有谷歌、苹果和优步。
强制剥夺有困难
“强制”这个词用得非常微妙,它意味着ODI或者别的NGO组织承认,数字地图,特别是高精度数字地图是商品。
最早的数字地图大多数来源于国家背景的地图数据采集公司,图商会购买这些地图。问题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从城市面貌(街景)到公用设施,再到道路本身,变化非常迅速。图商们声称,中国道路每年变更20%-30%。这样一来,对地图的维护就变得旷日持久且耗资巨大。
图商们采用车辆、步行、航拍和众包模式采集、填补、更新地图数据,然后出卖它们。或者,给大多数个人用户免费使用,而对企业用户提供收费的、更高精度的服务。toC和toB模式在中国已经固化,任何试图对抗这种格局的图商都已灭绝。
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理论上图商无须投入太多资金和资源,就能维护地图数据,因为它们的道路格局变化缓慢。图商正在将资金投入到高精度绘图中。 地理空间本身属于公共资源,但关乎它们的数据不是——至少科技公司这么认为 。
科技公司拥有普及性的产品,无论它们是手机,还是免费使用的软件。科技公司依靠这些服务和商品导入,建立了庞大的数据池,从水道和道路等地貌特征,到交通流量、土地使用方式和边界位置等数据。而专业图商出人意料地不占优势。不用说,这些数据花费了科技公司大量的资源,它们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尽管现在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还体现得不太充分,但其潜在交易价值毋庸置疑。
现在,某个非营利性组织怂恿政府剥夺这些巨无霸公司的资产,从法律、商业规则和普世价值上都站不住脚。尽管任何一家被点名的科技公司都没有给予回应(回应远未定论的政策是非常罕见的),但它们将不遗余力地激烈对抗这样的政策。
中国则不存在这种争议局面。任何跨国公司进来,自动驾驶涉及地图的部分,必须要向具备国家测绘资质图商购买数字地图服务,外国图商无法在中国立足。 尽管同样的科技公司(除谷歌外),在中国同样搜集了相关数据,但按照国家规定,他们必须将数据服务器和数据本身留在中国。也就是说,在中国,这部分数据的商业价值固然存在,但可能不具备国际交易价值 。
而外资准入问题,被纳入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中。不过可以预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将是有限的。
地图数据
对这些诞生于硅谷的科技公司来说,英国市场虽然重要,但远未重要到需要忍受被剥夺合法资产的程度。它们除了会用尽法律手段纠缠到底,还可能以退出市场来抗议。英国脱欧之后,英国市场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对于这些科技公司来说,伦敦金融城的禁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呼吁“强制”的理由除了冠冕堂皇的“避免重复投入”之外,归根结底源于欧洲人对巨无霸科技公司的不信任。1990年代的微软、2000年代的谷歌和2010年代的苹果都在欧洲遭遇连环诉讼。“领头羊魔咒”一直在折磨着硅谷企业,它们早就习惯欧洲人威胁采取法律手段,为此硅谷企业的法律和游说费用居高不下,但声称“剥夺”、“强制”等带有战时和敌对色彩的行政手段,倒还没品尝过。
这些大公司愈来愈成为数据垄断者,富有价值的大规模地理数据掌握在它们手中,将对小公司的成长不利,后者不但很难与之竞争,甚至都难以诞生。因为可能的商业机会总是与地理数据连接,无论自动驾驶、无人机送货,还是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无不如是。
欧洲人笃信,自动驾驶成为人类城市确定性的未来。几乎所有欧洲Tier1供应商都转型数字产品,为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购初创公司而一掷千金。博世、大陆、采埃孚、佛吉亚等大公司都对转型不遗余力。
整车市场越是衰弱,越坚定了它们的信念。中国作为当前大规模的汽车市场,在2018年遭遇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也喻示着技术革命正在加快脚步赶场。就像头部企业新产品发布前夜,市场要沉寂一小段时间一样。
数据信托被冷落
因为这一套逻辑,欧洲人热衷于开发“数据信托”业务。该业务的好处在于,承认地图数据的商业价值,避免“强制”产生的法律风险,同时也限制了大公司贪得无厌地滥用数据垄断地位。
英国政府虽然赞同ODI的说法,但仍希望谨慎从事。政府下属的“人工智能办公室”正在与ODI合作,低调成立了两个数据信托机构。
新的游戏规则允许多个集团、企业用户共享匿名的地图数据,但不得利用这些数据开发“竞争性”业务——这似乎是“不牟利”的代名词。负责“试点”的官员则有意避开了这样的说法,因为完全不允许构建“间接性”营利业务,是不现实的,会对未来整个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数据信托被描述为填平小企业与大公司竞争鸿沟的好办法。遗憾的是,谷歌、苹果等公司对此态度冷淡。它们认为游戏规则没有保证“资源贡献者”的利益。
不过这只是开始。城市、环境和交通数据在自动驾驶和其他出行应用的商业价值不一,但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都有巨大的用处。
简言之, 政府勒令大公司交出地图数据,然后自己用于城市管理,并承诺不将数据泄露给第三方,大公司能勉强接受,而间接让竞争对手无偿享用数据的提议,则被冷落 。
作为佐证,优步允许公众查阅英国交通和旅行状况数据。这些数据的实时性好于政府提供的。因为涉及到商业运作方式,政府在这方面无力、也无意与私营公司展开竞争。
伦敦交管局则表示,所有网约车公司,将必须向政府提交相应交通数据。后者则承诺不变更数据使用方。
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无论ODI,还是态度暧昧的英国政府,都很难说服大公司放弃数据主导权。前者也没有创造出公平的、让大公司放心的游戏规则。在后者看来,“数据信托”业务距离实用还很远。
事实上,如果大公司消极对待,单纯交出数据,而对共享数据不及时提供更新服务的话,小公司仍然无从置喙。在自动驾驶领域,要么购买地图数据,要么展开合作和收购,后者意味着交换资源。“吃白饭”这事,还是没谱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