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近年来,科技圈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很多新概念,而所有这些概念,都离不开一个基本元素----数据。

马云说过,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数字设备的爆炸式增长,数字科技和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使得数据总量正在发生指数级的增长。IDC 预测,全球数据圈(以数据圈代表每年被创建、采集或是复制的数据集合)将从 2018 年的 32ZB,增至 2025 年的175ZB,增幅超过 5 倍。 其中,中国数据圈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将占全球27.8%,成为大数据圈。

迅速膨胀的数据,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存储设备来承载,用目前磁、电等为主的存储解决方案,会消耗大量的电量。有预测表明,到2025年,全球数据存储消耗的电量大概相当于全球全年石油的发电总量。如果存储方案不进行改进,能耗将成为数据爆炸时代的“头号敌人”。

数据也有“热冷”之分

我们在使用电脑、手机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数据属于频繁访问型,比如办公文档、刚拍的视频、照片,有些数据属于存档、备份型,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访问一次,但却不能随意删除,静静的躺在那里,占据着你宝贵的硬盘空间。

对于数据中心更是如此,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分层特征。按照数据被访问频率从高到低进行分类,可以将数据分为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经常被访问的数据称为热数据,而较少被访问的数据称为冷数据,处于中间状态的称为温数据。

随着数据量的飞速增长,数据由“热”变“冷”的现象也日益凸显,按照“二八定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80%的数据都会变为冷数据。如下图所示:

在冷温热各层次数据的存储需求中,存在不同特征,根据 IBM 2018 年度发布的《企业级存储 2025》研究显示,热数据的读取频率大,对读取速度的要求快,但读取文件的大小相对较小,相反冷数据的读取频率较低,对读取速度的容忍度高,但读取文件的大小相对较大。不同层次数据在读取频率、读取速度要求以及单次读取文件大小方面存在不同特征,使得数据存储需求相应不同。

将数据分为热、温、冷的方法,给更科学的存储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存储三大介质 磁、电速度快 光存储寿命长

和数据有热冷之分一样,存储也有不同类型的物理介质。目前,底层物理存储介质有光、磁、电三种,对应的用于企业级存储市场主要产品类型有蓝光存储、磁带、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其中蓝光存储属于光介质,磁带、机械硬盘属于磁介质,固态硬盘属于电介质。

三种存储技术的读取原理不同,性能存在优劣势。磁、电存储的优势在于读取速度快,但在超高密度状态下,存在着一定的记录密度极限,超过极限会导致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另外,磁、电存储的能耗非常大,并且硬盘和磁带的可靠寿命只有5-10年,为防止设备老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每3-5年就需要进行一次数据转存。

光存储在读取速度及使用便利性方面存在劣势,但在数据保存寿命、安全性、能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可以与其他两种存储技术形成互补。现实情况来看,目前还不存在同时具备大容量、低延迟、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可靠性等性能的存储技术。

可见,磁、电、光这三大类存储介质的各自优劣势,恰好可以对应给热冷数据的不同存储方式。因此,围绕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冷热分层存储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数据的使用频率、文件大小、文件类型等特征将数据进行冷热分层后,再采用相应适配的物理存储介质进行存储,并通过不同存储介质之间优势互补,达到延长保存期限、降低存储成本、提高节能效果、增进安全可靠性的海量数据存储要求。

光存储 为温冷数据存储提供最佳方案

随着数据中心走向成熟,备份、归档型的数据比例越来越高,最适合温、冷数据的光存储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按照技术迭代,光存储介质可以分为 CD、DVD、BD 以及下一代全息光存储,按照读写性能可以分为只读型和可记录型,其中可记录型又分为一次记录和可重复擦写。目前国内该行业的代表企业紫光存储,所专注的光存储介质技术为一次性记录蓝光存储(Blu-ray Disc Recordable,简称BD-R),同时正在开展下一代全息光存储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

相对于CD、DVD等其他介质,蓝光存储介质的刻录采用的激光波长更短,因此记录密度更高,容量更大,数据传输速率也大幅提升。

举例来说,盘体直径120mm的CD单层容量仅0.64GB,DVD单层容量为4.7GB,而同样直径的蓝光存储介质(BD)单层容量可达到25GB;CD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200Kibit/s,DVD为11.08mbps,而蓝光存储介质可达到36mbps。同时,由于蓝光介质采用无机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为记录材料,性质较稳定,因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因此,具备安全可靠、绿色节能、存储寿命长、单位存储成本低等四方面优势的光存储解决方案,尤其适合在海量数据时代,对于温冷数据的长期存储。

光磁电混合存储将是未来趋势

对于企业级存储应用而言,仅有介质是不够的,还需要软硬一体化的设备和解决方案。目前,紫晶存储从蓝光存储介质起步,沿着“介质-设备-解决方案”的技术及产业化路径,已经推出用于搭建光磁电混合存储架构的光存储设备,以及基于光存储技术的数据智能分层存储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更加快速、大容量的数据冷热存储,适配更多用户的需求。

从2015 年开始,紫晶存储根据客户需求特点丰富产品服务内容,提供一系列产品服务组成的解决方案,形成全产业链产品技术。据悉,紫晶存储推出的光存储设备及解决方案,已覆盖到于政务、互联网、医疗、军工、金融、档案、教育、能源等终端领域,充分证明了光磁电混合存储在企业级存储市场的广阔应用前景。

有统计显示,全球数据中心所需要的电量,已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1%-1.5%。到2025年,全球数据存储耗电量可能相当于全球全年的石油发电量。面对数倍的数据膨胀,其能耗问题不容忽视。而如果通过推广光磁电混合存储架构的方案,通过智能分层存储等技术,让80%的冷数据用更安全、绿色的光存储来承载,势必大幅度节省能源,为地球绿色环保做贡献的同时,也让数据存储更为安全、可靠和恒久。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大数据改变了网络主机市场的两端  

IDC时评:边缘计算之于物联网安全意义几何?  

竞标成功,微软、AWS争夺美国防部100亿美元云服务合同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3-30 11:15:07
云资讯 分布式时代已至,数据如何更有价值?
无论是连通各大集群内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还是连接边缘侧小型、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云计算都已成为这张算力网络最重要的支撑。在此背景下,云计算步入分布式时代。 <详情>
2023-03-01 19:27:00
市场情报 FlagOpen大模型技术开源体系,开启大模型时代“新Linux”生态
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语言大模型ChatGPT成为现象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普及应用的新时期。 <详情>
2023-01-09 09:36:46
大数据资讯 我国互联网广告数据匿名实施服务正式上线
《指南》形成的“技术保障、评估规制、过程控制”的互信制衡机制,适用于各类互联网广告业务,包括广告投放、程序化交易、广告监测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匿名化处理。 <详情>
2022-12-30 10:10:19
大数据资讯 中国移动磐维数据库正式发布
未来,随着数据库功能和稳定性等进一步增强,磐维数据库将在中国移动内外部的广泛应用中积累更多复杂业务场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数据库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助力数智化转 <详情>
2022-12-26 09:43:37
大数据资讯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度交易额突破3.59亿元
据悉,下一步,阳大数据交易所将持续完善数据流通交易产业链,强化政策扶持和数据供给,构建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数据交易规范化、 市场化,推动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