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业态下
数据牟利黑色链条层出不穷
个人数据价值意识觉醒
数据分享与监管如何平衡
大数据管理的边界在哪里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时代,新的经济生态正在形成。短短几年,大数据开始蔓延到各行各业,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然而利弊同在,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管理体系,使得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泄露和盗取数据牟利无孔不入。
2019年初,一个名为“Collection#1”的敏感信息合集文件被黑客发布到互联网上,这个被泄露文件容量超过 87GB,包含了至少7.73 亿电子邮件地址和 2122 万个唯一密码,,成为“史上大公共数据泄露事件”。
数据窃取与交易这个领域几乎是地下产业链隐藏最深的部分,有不少黑客通过数据交易来构建庞大的社工库。虽然黑客之间的私下如何交易,到底全世界有多少网站数据已经被窃取,目前仍没具体的明确评估,但通过某些半公开的渠道,可以看到很多浏览记录数据已经被明码标价,并接受法币或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个人数据安全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目前,个人数据泄露的主要源头之一在于,许多手机应用程序需要客户开放自己的个人隐私数据。有数据显示,高达96.6%的安卓应用会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iOS应用的这一数据也高达69.3%。而这其中就存在一些应用商家通过买卖个人隐私数据,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年产值甚至高达上千亿元。
2018年5月25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生效,条例将对所有企业强制进行史上最严厉的信息管理合规工作,覆盖了所有可以在欧盟境内使用的产品以及服务。
今年1月21日,法国数据保护局(CNIL)宣布依据GDPR向谷歌开出了5000万欧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巨额罚单,理由是谷歌在向用户定向发送广告时缺乏透明度、信息不足,且未获得用户有效许可。
但是,如果不充分分享数据,科技公司就无法建立用以分析精确结果的庞大数据池,用户接受服务的质量就会降低。因此如何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安全,如何明晰数据分享和管理的边界,比如说数据到底归谁所有,怎么定价?这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亟待回答的难题。
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