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滴滴互联网智慧信控论坛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韩冬,通过中关村西区交通治理项目为例,分享了大数据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以下是以下是韩冬的演讲全文,亿欧智慧城市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供读者参考。
交通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交通治理指的是面向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治理方案,工作流程首先要对现状交通需求和设施供给进行排查,然后识别问题。对于各类交通方式的使用者提出综合治理方案,最后形成项目化的清单,作为主要成果提交给相关机构执行建设计划。
我们在做交通治理项目的时候,遇到了交通问题识别与数据收集的瓶颈。首先是调研手段落后,其次是数据少范围小,还包括观测时段受限、无法追踪路径、OD获取困难、数据不可回溯等。
以中关村西区交通治理项目为例看大数据的应用。在问题识别阶段,主要利用浮动车轨迹数据等聚合起来进行数据验证作为问题识别的主要依据。在改善方案阶段,构建一个宏观交通预测模型,在模型输入数据过程中用到了滴滴提供的OD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在后评价阶段,我们计划用数据回溯功能进行前后对比来分析项目实施效果。
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一、区域交通运行态势判断
态势判断是大数据广泛的应用场景,获取指定时段的区域路网总体运行状态信息,用于初步分析拥堵成因。实时监测路网运行状态,用于态势研判和辅助决策。可回溯的历史数据,用于分析拥堵演进过程。
二、区域出行分布和路径特征
基于轨迹大数据,追溯出行路径。追溯拥堵路段的主要交通来源,用于分析拥堵成因。分析片区信号灯控路口的出行链路,用于指导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和子区划分。
三、交叉口全时段指标分析
全时段、全天候交叉口历史数据回溯,指导单个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对路口的改善方案后评估。
总结:大数据应用中的优势就是在定性的态势判断上非常有用,但是在定量的分析上,会暴露一些大数据的精度问题。
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交叉口流量分析遇到的问题
目前主要依据轨迹数据反馈的排队长度和延误特征来推算交叉口流量,而这个方式更多的是依靠交叉口现有的路口设施渠化方案,以及现有的配时方案来推算。
但是浮动车有一个特点是在某个路段的某个点一天的数据量可能不是特别充足,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叠加一个月的数据,一个月内路口的某些渠化方案或配时方案或许会发生改变,这样会导致所推算的流量产生误差。
因此,在后续改进中,我们也利用了交管部门提供的历史方案和配时数据来修正这个问题。另外一点是轨迹数据无法反应公交车的信息,流量推算无法反馈公交专用车道的流量。
二、路段断面流量分析遇到的问题
路段流量分为两类,一种是城市灯控交叉口的流量,这种流量推算目前主要是依据路口的流量,但有一个问题是有些地方两个路口之间还存在非灯控的交叉口流量无法检测。
第二种是城市快速路的流量,目前还是基于流量速度模型进行推算,但是无法准确反映带有公交专用道的快速路流量。
三、OD分析遇到的问题
轨迹数据来源于APP用户,无法做到全样本数据;样本分布呈现偏态,无法做到简单随机抽样;用地业态对OD样本集中度影响大;因OD样本抽样比例未知,准确扩样难度大。
作为用户谈一下我们的感受,没有大数据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大数据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方法、新的诊断工具,但是从实践来看,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
大数据的这种特征,对定性、判态分析的影响较小,但对定量分析的数据精度影响较大。因此,需配合多种数据修正手段,甚至仍然依靠现场人工复核的方式才能保证精度。
对未来大数据的期望 关于对大数据的改进建议有两点
第一是慢行系统治理,是交通治理的重要工作,目前的大数据统计,更关注机动车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分析,缺少有效的,收集慢行交通大数据的手段。期待大数据在步行、自行车交通上,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
第二是目前大数据对事故数据分析尚有欠缺,期待大数据在事故的识别、判定和统计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对未来大数据的愿景与期望
第一是希望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下,构建交通大数据云端公共平台,实现全样本、全方式的交通大数据。
第二是构建规划建设与交通治理决策平台,平台的基础是交通大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数据。
我们希望构建这个平台能够作为政府决策、多单位协同作业的公共平台,包括公众参与的平台,这样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有更好的指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