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架构,如何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主导下,避免过去的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或是相互争夺权力或是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民建中央财金委员会副主任刘惠好认为,须要协调“一行二会”及地方金融办的行动,探索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实现其在监管活动中的通力合作,实现对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监管的全覆盖。同时她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协同监管的建议》提案中指出,需打破目前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各金融市场分割的“信息孤岛”,统一金融数据的采集、分类、监测、管理标准,形成支撑统一监管的跨部门、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大数据平台,压缩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监管套利空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随着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以分业经营为基础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弊端日趋明显,不少领域出现监管真空,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委”),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以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了有效落实中央政府整治金融乱象,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金融协同监管:
第一,通过立法强化金稳委的地位和职能。
由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不断放开,出现了金融交易跨市场化、银行业务表外化、资本流动网络化的新趋势,对现行的分业金融监管体系形成许多挑战。尽管各监管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强监管协调(如“三会”轮流牵头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央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但“一行三会”平行式协商缺乏权威性,往往出现部门间权责不清的监管真空或监管漏洞。金稳委是在国务院层面设立的权威协调机构,旨在将以往的“平行协调”转变为“垂直协调”。为了强化金稳委的金融监管协调功效,建议通过暂行条例明确其职能定位、工作机制,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使之成为一个地位超然的实体化、法治化监管协调机构。
第二,尽快统一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管规则。
现有的金融监管规则大多是基于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理念制定的,并由此形成以行政许可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在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下,往往把某类金融交易活动归属于一个细分金融行业,并将监管职能授予相应的监管部门。在金融市场混业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面对各类金融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嵌套式产品及金融交易,各金融监管部门仅局限于自身管辖范围内实施监管,且不同部门对同类业务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标准不一致,难以对资金流向实施穿透式监管。为了加强功能性金融监管,建议尽快对各类金融业务制定全国统一的监管规则,消除规则不统一而造成的监管套利空间,实现跨行业、跨市场动态监控各类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及风险状况,防范和化解混业经营的潜在金融风险。
第三,确立监管机构的分工及协调机制。
分业监管体系下设立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均为“机构监管”, 监管机构通过发放、吊销牌照,对机构的审慎经营进行管理,各自基本职能有明确分工。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形成了一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一行(中国人民银行)两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金融监管架构,如何在金稳委的主导下,避免过去的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或是相互争夺权力或是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须要协调“一行二会”及地方金融办的行动,探索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实现其在监管活动中的通力合作,实现对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监管的全覆盖。
第四,打造支撑统一监管的金融大数据平台。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实现金融综合监管的统一性和穿透性,需要全面、准确、动态的金融数据作支撑。建议打破目前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各金融市场分割的“信息孤岛”,统一金融数据的采集、分类、监测、管理标准,形成支撑统一监管的跨部门、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大数据平台,压缩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监管套利空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