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2月15日报道:在中国游客春节期间用现金和银行卡“横扫”日本商业时,国内的春节线上生活同样展现出一幅蓬勃旺盛的图景。
年后上班伊始,一份数据报告《指尖上的新年》新鲜出炉,这是互联网第一次用大数据全景描述中国人的过年方式。通过对支付宝4亿实名制用户在春节期间登陆和使用情况分析,得出“近一半打工族没回老家过年”、“福建莆田人均发红包1172元”、“50后60后春节触网率明显提升”等一系列结论。
近半打工族没有回家过年
数据背后,最热闹的莫过于红包。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将支付宝、微信、QQ、微博、美团点评等均卷入其中,覆盖了社交、SNS、电商支付、O2O等互联网大半江山。腾讯数据显示,有75.5%的用户在非节假日使用红包,互联网红包已从最开始的节日活动演变成一款成熟的社交场景应用。
返乡青年带动父母用手机消费、理财
“今年身边同事回老家过年的少了,连菜市场里卖菜的小伙子今年也留在上海过年了。”一位上海白领胡小姐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但选择回山东老家过年的她仍然在年前的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感受到异常拥挤的返乡人潮。
她的心理感受正得到大数据的支撑。据这份《指尖上的新年》大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有34.4%的人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另有12.2%的人在别处过年(通常是旅游),剩下53.4%的人回了老家。但这个结论的取样仅限于支付宝的4亿实名制用户。
大数据如何知道我过年去哪儿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负责支付宝后台建模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这些数据是根据蚂蚁金服用户在春节期间登陆和使用支付宝时的地理位置等用户信息统计得出,是从总体上对春节人流迁徙动向的一个反映。这些数据结论都是数据模型输出的群体性分析,不涉及用户个人情况。
春节人流大迁徙带来了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的降低,以及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密度的提升,这也清晰地反映在大数据中。该报告显示,在春节“空城率”(与平时人数对比)排行榜上,作为外来劳动力流入大省的广东囊括三甲,分别是深圳、东莞和广州。相反,根据支付宝用户密度较日常增长程度由多到少排序得出的“堵城率”上,前三名分别是安徽安庆、湖北黄冈、广东梅州。春节期间,这三个地方的支付宝用户密集程度都是平日的两倍多。
这批一二线城市和年轻族群为主的互联网主力用户返乡,对当地互联网的活跃程度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除夕当晚,支付宝活跃用户在三四线城市占比从节前的48%上升到64%,提升了16个百分点。在春节新增用户中,50后、60后、70后占到了33.5%,该比例远高于日常水平。
在大多数商业业态都相对沉寂的春节,互联网反而很热闹。除夕前一个月,余额宝申购金额较2015年同比增长61%。其中,三四五线城市的规模增长明显要快于大盘,地处非沿海地区的西藏、贵州、四川三省增长尤其迅猛,分别达到99%、82%和79%。
红包去哪儿了?近八成仍以红包形式流转
最能管窥春节线上生活的一个目镜莫过于电子红包,与往年微信与支付宝的拼杀相比,猴年春节的红包大战卷入了像微博、QQ、美团点评等更多参战者,并形成了一边是支付宝和微博,另一边是微信、QQ、美团点评的两个阵营。
抢红包最激烈的除夕一过,各公司纷纷晒出成绩单。先看腾讯阵营,除夕当日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80.8亿个,是羊年除夕10.1亿个的8倍。微信红包从除夕到初五的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除夕参与“刷一刷”QQ红包的总用户数为3.08亿,共刷1894亿次,90后占比75%。美团点评则从2月3日至14日联手手机QQ、微信、北京卫视等总计发放15亿元红包(现金+优惠券)。
阿里阵容的战绩为,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咻一咻”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了8亿现金,总参与次数达到了惊人的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其中,79万人集齐五福平分2.15亿元,人均271元。微博方面,截至除夕24点,网友抢微博红包的总次数超过8亿次,其中有超过1亿网友抢到红包。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也在新年零点准时送上99999元大红包。微博网友互动量比去年除夕大幅增长76%。
在分省数据上,分得支付宝红包金额高的地方是广东省,共抢得7337万元,江苏(6932万)和山东(5900万)两省紧随其后,而“空城率”靠前的京沪两地,在春节抢红包金额排行榜上被甩出十名开外。而在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上,北京(8.9亿笔)、广州、深圳、上海、成都位列前五名。
关于春节红包,腾讯方面以企鹅智酷发布了一份《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目前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的渗透率为89.5%,红包高频用户集中在20-29岁,渗透率达92.6%。
此外,红包的使用场景表现出“去节日化”趋向:有75.5%的用户在非节假日使用红包,78.0%的“钱”仍以红包形式流转,远高于电商购物(12.2%)和线下消费(9.4%)的渗透率。互联网红包从最开始的节日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替代贺卡、请柬的情感表达工具,成为一款成熟的社交场景应用。
但相比之下,微信强于社交而电商属性较弱,用户抢到的红包消费场景多集中在线上充值缴费、线下商店扫码付款、餐饮娱乐消费等。如果算上支付宝红包,红包流向电商购物的比例应当高于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