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是今年北京新增的一个政务名词,也就是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对于很多街道来说,接诉并不难,难就难在即办上。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就是一个典型,这里曾是门头沟区大的回迁项目,几年来诸如汛期顶层漏雨,买菜不便的问题始终反复不断。如何更好的听民意,解民忧?今年4月份,街道将“接诉即办”纳入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这也是北京郊区首个通过大数据平台响应“接诉即办”工作的成功案例。
在街道一层的大数据平台办公室,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从4月1日“接诉即办”板块投入使用以来,东辛房街道各科室、社区和物业针对派件的“三率”,其中响应率均为百分之百,综合解决率和满意率也在九成以上。
点击进入该板块,反映的问题被分为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民生保障、物业管理、个人诉求和其他七大类,每一类按月分别标有柱状图,从0到120件不等。在该页面右侧,列出了与之相对应的部门办结件数和办结率排名。
“大的好处就是一目了然,能够从数据分析出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我们的力量能够做到集中而精准。”东辛房街道工委书记李文凯说。
李文凯告诉记者,由于东辛房街道的石门营1-7号社区是2012年的回迁项目,近几年出现了汛期顶层漏雨的现象,居民反映强烈,去年汛期就接到12345派件150多件。
“有的居民家成了水帘洞,我们的维修师傅接一个电话就出动一次,修好了这里,那边漏了,修好那边,这儿又出了问题。”让李文凯挠头的漏雨问题终于在大数据这把“利剑”的帮助下得到根治。通过与2018年同期数据对比,东辛房街道于今年五月份启动了针对辖区内70栋易漏雨楼顶的防水重做,仅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宣告完工。等到今年8月底再一对比,房屋漏雨的派件数仅为20多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九成。
“这就是大数据的预判作用,通过对比,清楚地掌握曾经的漏雨问题都是哪些住户和居民反映的,进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李文凯说。
相比于未雨绸缪,大数据的提醒功能同样强大。在公共设施一栏中,记者发现从今年3月到6月,居民集中反映街道回迁的石门营新区缺少菜市场,菜店价格普遍偏高的派件超过20件,柱状图明显高出一截。
问题出现了,李文凯拨通了门头沟区商务局的电话:“我们石门营新区没有菜市场,能不能让便民菜车进社区,解决百姓吃菜难的问题?”
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满载着几十种时令蔬菜的菜车就开进了石门营新区一区。看着鲜红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和比菜店便宜好几毛钱的价格,居民们拍手称赞。如今,一周一趟的菜车已经变成每周七天全覆盖,买菜难的问题解决了。
2019年以来,东辛房街道共受理群众诉求1648件,已响应1648件,已办结1639件,其余9件正在处理中。目前,在全市333个镇街2019年2月至10月的接诉即办排名中,东辛房街道名列中上游。
下一步,东辛房街道准备将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民生通”加入接诉即办板块,让居民通过随手拍,随时上传、随时反馈,更好的参与到社区、街道治理中来,将接诉即办推向未诉先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