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部分环境监管模式成本高效率低,费力扰民,效果不佳。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近年大胆改革环境监管模式,率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对生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汇聚、共享应用,有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智能化水平。
守护绿水青山:大数据助力精准治污
“明日温度升高,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有利于臭氧生成累积。预计莆田、泉州可能出现臭氧轻度污染,请加强本地污染源管控。”2019年6月15日下午,福建省生态云平台预报发出预警,一场防污战役随即展开。
“如果没有生态云平台,执法人员当天需要对2900多家涉气企业逐一检查。”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正扬介绍,通过生态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当地重点对95家排放VOCs的制鞋、包装印刷企业执行错峰生产的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通过积极管控,两市的6月16日空气质量保持“良”,臭氧轻度污染威胁成功消除。
生态云平台还可用于流域精细管控。2018年5月,指挥人员通过生态云平台发现厦门隘头潭断面水质出现不达标问题后,立刻调出隘头潭周边河道上的监控,并调度相关人员展开巡查。
“经分析,总磷难以稳定达标是隘头潭水质出现波动的主因。”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水与生态处工作人员陈萁琦说,随后,当地迅速对来自上游村庄的生活面源、水产养殖污染进行逐一治理。到2018年8月,隘头潭断面总磷指标明显下降,此后水质稳定达标。
数据显示,通过运用生态云平台精准治污,福建去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为98.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一个平台管环保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5月福建生态云平台建成并投用后,环境数据质量不一、应用“烟囱”和数据“孤岛”林立等长期困扰生态环境监管的共性难题,正被逐一破解。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郑彧介绍,在生态云平台建设过程中,福建注重“一盘棋”推进,构建环境数据共享体系。纵向向上联通了生态环境部,向下贯通至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目前该平台汇聚运行37个信息化系统、21个相关厅局数据,共汇集各类数据132类90多亿条。
海量数据汇集后,如何运用更为关键。“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为‘企业画像’,为精准执法提供参考。”福建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柯瑞荣说,依托海量数据,生态云平台对两万多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对736家企业、984个点位实施在线监控,每天可对20多万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全天候监管。
“一个平台指挥调度,打开生态云平台就能直接面对基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直接进行调度。”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付朝阳说,该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工作基本都被整合到生态云平台这套“数字神经系统”上,九市一区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可以在生态云平台上实现常态化管理、动态化跟踪。
助力绿色发展:上线亲清平台服务企业
“亲清平台的出现,真正让企业享受到‘数据多跑腿’带来的红利。”福建三钢安环部副部长任成忠感慨地说,过去企业办事,登录网址多、系统多、账户多、密码多,事项繁杂,常常让人晕头转向。亲清服务平台打破了这种尴尬,实现“一个门户、一号通行”,避免企业重复录入和填报,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任成忠所说的亲清服务平台是生态云平台在2019年4月上线的一个子平台,该平台旨在帮助企业解决环境治理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已有2万多家企业在该平台开通账号。
“有了新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更清晰,发现问题更及时,再也不会‘心里没底’了。”华能福州电厂安环部工程师白晓龙说,通过登录亲清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哪些责任仍未履行。
郑彧告诉记者,亲清服务平台还开设了环保学习课堂,对各类环保政策进行宣传解读,让企业对“应该做什么”更加明晰;当企业出现轻微或潜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时,平台将及时预警提醒企业;当企业遇到难题时,还能通过在线咨询功能,获得专家指导。
“运用生态云平台,有助于实现环境管理效能大化。”付朝阳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生态云平台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环境管理决策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争取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样板”。
相关阅读: